定位“诗和远方”共同开发乌海“文化巨矿”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与灵魂,是推动城市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近年来,乌海市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随着特色文化品牌亮点频出、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脉,改变着乌海市的城市气质。
日前,丝路传媒(Silk Road Med)总裁、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专家朱师良带领专家组赴内蒙古乌海市考察调研文旅项目,先后深入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景区、乌海湖阅遇书吧、乌海市博物馆、乌海当代书法艺术馆、乌海市海南区西行客栈、乌海市海南区阳光田宇国际酒庄、乌海市海南区小三线军工博物馆、乌海市煤炭博物馆,乌海市北方家居博物馆、乌海市海勃湾区金沙湾生态旅游景区等项目调研乌海市文旅产业发展难题与痛点,梳理产业发展脉络。
乌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孟培云,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边海鹏,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吴峰容,乌海市海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纪欣超等陪同调研。
乌海市先有矿后有市,是典型的因煤而建、依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同时也是内蒙古向西、向南开放的窗口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昔日乌海市因乌金而建,今朝乌海以墨韵闻名。自2008年乌海市正式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城”以来,乌海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书法城建设,把书法城建设作为城市转型的重要支撑加以推进。
进入新时代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两个打造”工作的助力下,乌海市全力以文润城、以文铸魂、以文化人,用实际行动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行走在乌海市的大街小巷,到处充溢着浓浓的墨韵书香。在公园,老人书写地书,行云流水;在社区,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展露风采;在学校,孩子们习练书法,聚精会神;在机关,丰富多彩的书法活动热闹非凡……墨韵书香改变着城市气质,也改变着乌海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书法城·乌海,已成为外树形象、内聚人心的城市金质名片。
目前,乌海市有中国书协会员45人、自治区书协会员165人,参与书法活动的爱好者达数万人。伴随着书法文化的繁荣发展,乌海市书法产业也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以书法城建设为龙头,乌海市全力推动文房四宝、书画奇石、文博会展、文化创意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乌海,有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以书法文化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以书法为主题的青山翰墨园、书法广场、黄河沿岸景观带等,无不将书法元素融入发展建设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乌海市的文化品位和特色。
沙与水在乌海相遇,坐船观沙漠成为现实。
乌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孟培云介绍说,乌海作为因煤而生的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战略转型,如何找到新的产业突破口,一直是市委市政府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丝路传媒(Silk Road Med)总裁朱师良认为,产业设计规划需要找到其“魂魄”,做好产业的整体定位与顶层设计,乌海可以依托已有的书法艺术资源这座“文化巨矿”,利用好中国书法名城的名片,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使书法艺术成为乌海文旅产业发展的总引擎,更好地推动乌海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双方就定位“诗和远方”共同开发乌海的“文化巨矿”,达成初步意向,丝路传媒(Silk Road Med)将全力支持乌海市文旅产业的发展。同时,乌海市近期将赴北京进行实地考察洽谈合作事宜。